English

建筑之譬

1999-07-07 来源:中华读书报 苏 北 我有话说

6月23日,以“21世纪的建筑”为主题的第20届世界建筑师大会在北京召开,来自世界各地的6500位建筑界人士相聚一堂,共同总结本世纪世界建筑的经验,探讨下个世纪世界建筑发展的方向。这一“国际建筑界的奥林匹克盛会”在国际建筑师协会成立半个世纪以来首次在亚澳地区举办。

20世纪是大发展与大破坏的时代,建筑领域自不能例外。技术和艺术的大规模革新固然极大地丰富了建筑设计作品,但新材料、新结构的应用也改变着人与自然、社会的关系,如果仍然可以说“建筑是流动的音乐”的话,至少这里的音乐早已失去了古典时代动静皆宜的优雅。技术的建设力量和破坏力量同时急剧增加,使得生态危机到了千钧一发的关头,也使得建筑对人造成了空前的压力和伤害,如室内无所不在的有害的化学物、“住宅综合症”和智能住宅对隐私的侵犯。21世纪似乎提供了转折的机遇,人们必须作出抉择。6月26日通过的《北京宪章》勾勒了未来世界建筑发展的蓝图,即:创造并发展一种全社会的、广义的建筑学;全人类的安居乐业和长久持续发展是我们为之共同奋斗的目标。这意味着,建筑将被赋予生命的品格,能够像生物呼吸一样沐浴自然的光与风。

这些毕竟与我们的现实状况有着一定距离,我们甚至也无暇谈及传统建筑美学的发扬光大,而必须面对这样一些严峻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建筑领域百花齐放,一些有才华的建筑师脱颖而出,一些技术的运用达到甚至超过世界领先水平。但我们的建筑师远未获得应有的社会地位和名望,为建筑落成剪彩的多是各级官员,建筑师身影难觅;公众对建筑艺术十分淡漠,北京每年举办3000次美术展览,关于建筑艺术的几乎一场没有;流行观念、长官意志和业主意志极大地左右着建筑师才能的发挥,国外流行玻璃幕墙,业主喜欢“方盒子”,“领导”喜欢“小亭子”,建筑师大多遵命如仪,远不具备独立意识和个性,更谈不上向建筑注入灵魂。北京的一些带着浓厚长官意志的建筑不仅未能抢回所谓“古都风貌”,反而给几乎所有客人留下了古里古怪的印象。

建筑是石头的史诗。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应用无疑在石头之外增加了史诗的物质元素,但却对这一史诗的血脉造成了无可挽回的损害,我们虽在现代化建设方面取得了相当不错的成绩,却在保护文化方面遭到了相当严重的失败。德国《明星》画刊说我们在使自己“失去过去”并非言过其实:八车道的环形路、玻璃幕墙的大楼使整个城区改变了模样,北京看起来与亚洲其他大城市几乎毫无二致;随着许多村庄、小镇和大城市的老房子地区被夷为平地,独一无二的历史建筑和古建筑学、文化和生活方式的许多象征物也令人痛心地消失殆尽。

与世界建筑师大会遥相呼应,6月26日至7月1日,首届世界科学大会在布达佩斯召开,其主题、宗旨均与北京会议成总分之势。大会以“走向21世纪的科学”为题,宣称要确认科学在全球大环境中的地位,重点讨论在为下个世纪及更远的将来创造一个可持续发展的环境方面,科学及世界主要国家的责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干事马约尔说,大会聚集了世界各国具有方方面面的智慧、代表着各行各业的最高水平的包括许多诺贝尔奖得主在内的科学家以及各国政府的科技部长,他们将共同绘制21世纪的科学蓝图。

与我国建筑师们呼吁独立意识和个性的主张相映成趣,科学大会强调,如果说政治问题非常重要而不能只由政治家来解决,那么科学问题的重要性也不能仅留给科学家——或者留给市场来解决,而应为在科学与社会之间建立一种新型关系而共同努力。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